写楷书最忌讳什么呢?不是写的不整齐,不是写的不工整,而是最忌讳写的太板滞。馆阁体可以说是非常标准的楷书,可为何不招待见呢?就是太呆板,缺少变化,缺少灵动。
书法高手写楷书会有节奏感和动感这两天在看启功先生临的柳公权《玄秘塔碑》,就很受启发。启功先生的很多楷书,用笔多少都带有行书的笔意,点画之间有着非常强烈的呼应关系,有的是虚连、有的是笔断意连。这种用笔我们在赵孟頫的楷书当中也发现存在着,他们强化了这种用笔。
而一般人写楷书为何容易写的板滞呢,因为我们初学书法大多数学的是唐代的碑版楷书,碑版楷书因为是经过刻刀的二次加工,因此很多毛笔用笔的细节会损失。很多人临摹唐楷就很容易陷入这种一笔一画的楷书当中,笔画之间缺少联系,给人的感觉就容易板滞。
启功先生的楷书,在临摹的时候就“透过刀锋看笔锋”,放弃了单纯地追求形似,更加注重书写时候的笔势,不被古人点画形态所囿,行笔非常的流畅,追求的是一种自然书写的状态。这样写出来的楷书,就会有一种“动感”,能体会到书写时行笔的“节奏感”。
赵孟頫《妙严寺记》
书法高手写楷书平正之中见险绝孙过庭说过:“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他老人家告诉我们,初学书法者但求平正,高手是能险绝,但复归平正,也就是于平正之中见险绝。在这一点上,那些书法大家们都是高手。
例如上边的这个“致”,我们平常看到的印刷体就是紫色的那个“致”,规规矩矩的。而再看看柳公权、欧阳询和赵孟頫这三大高手的写法,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点,扛肩非常的大,而且三人似乎是说好的一样,扛肩的角度几乎一致。
而在左右两部分的处理上又各具特点,柳楷的“致”左右偏旁上边互相依靠,下半部互相分开。而欧阳询和赵孟頫的处理则是,上半部互相向外,给人一种很有力量感的张力,而下半部则向内靠紧。
欧阳询《九成宫》当中的这个“壹”字,上边的“土”感觉是靠左的,上半部分看起来摇摇欲坠,下边的“豆”开始一笔一笔往右扁,最后一笔长横,非常的有张力,一下就把这种危险的局势给扳了回来。
综合来说,书法高手写的楷书,在用笔上追求自然书写,给人一种“动感”和“节奏感”,笔断意连。在结字上追求平正之中见险绝。
网友解答:虽然现在很多的书法家认为楷书很基础,是初学者学习了,他们认为行草书才是高级的书法艺术,楷书不值得一提,楷书缺少变化太过于凭证,不能够体现书法家的个性。但是有一点不得不承认,楷书是衡量一个书法家重要的标准,如果一个书法家楷书写的很好,其它的书体未必就写的好,而一个书法家连楷书都写不好,其它的字体肯定也写的不怎么养。
这个就像练习武术要扎马步一样,能够把马步扎好,未必武功高强,但是如果连马步也扎不稳,和谈武功啊,尤其是对于小楷的练习,是衡量一个书法家重要的标准,能够把小楷写的又高古又有精气神的书法家,他的其它的书体肯定写的也不俗。
那么高手写楷书应该是怎样的呢?1、我觉得取法高古是第一位的,就是你学习的字帖一定要是古代的经典,不要写现代人的字帖,对于楷书来说,最少也要去学习唐代以及唐代以前的字帖,唐代的碑刻、隋碑、魏碑、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都可以。
2、高手写楷书的第二个特点是能够灵活的书写,不死板,在楷书里融入行书的用笔,而且书写的速度很快,其书写的速度和我们今天用钢笔写字的速度差不多,甚至还要快,比如赵孟頫的就是就是这样的,据说赵孟頫一天能够写一万个字,我是不信的,后来见的多了,才觉得是可信的。
3、高手写楷书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平中见奇,这也是楷书里最难的一招,我们知道楷书之所以叫楷书就是因为它平正,但是高手就是能够在平淡中写出趣味来。这样的书法家当今也有,但是古代最多。
谢谢邀请,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