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P2P投资

P2P投资

可以投资p2p吗?

网友解答:

网贷合规187条清单,最终被网贷整治办删减后敲定成了108条。

网上的拆分、解读、分析一抓一大把,我也不一一细读了,不过从清单中,隐隐感受到一种预感:我的投资风格可能要变了!

先顺道说一句“四大amc协助化解p2p风险”这事吧。



可以投资p2p吗?

利好维稳+标题党宣传(重磅、强心针等等),给投资人的错觉是:银行御用兜底坏账的国家队,这次要来为p2p坏账充当解放军了!

事实上,稍微动动脑子思考一下?这事可能么?四大amc拿自己的真金白银收购p2p平台坏账?

再者,消息公布后,实际上官方任何文件也未承诺四大amc要来兜底,所以,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再看千呼万唤始出来的108条清单。

不得不承认的是,其自身的权威性确实能够提升投资人信心,备案的曙光仿佛就在眼前。

不过从内容上来看,基本还是老一套:自查、协会检查、行政检查、资金池、信披、理财产品以及兜底这一套,说实话没啥创新的东西。

不过完整阅读清单后,我觉得有两点必须要说道,而且要特别强调!

1、网贷产品的合规形式。

散标没啥好说的,主要是自动投标工具。

关于自动投标工具到底是否合规,这种扯皮的话题就不再多说了,从监管的态度来看,未来这种产品依旧会是主流。

不过,可能出现的变数就是,为了抵御流动性危机,未来自动投标工具的债转,平台估计不会承诺任何日期。

换句话说,这类产品申请债转后,到底多久债转完成,那得看市场行情!

所以那些算准锁定期过后要用钱或者投资其他平台的投资人,有可能会受到影响,我提前打个预防针。

2、刚兑。

这事绝对是个老古董了,几乎官方的每一份合规文件都包含“平台不得为出借人刚兑”这一条。

不刚兑难不成都学拍拍贷搞自担风险的把戏?可人家拍拍贷最起码后来也推出了彩虹计划以及赔标。

但监管层三令五申又不能当耳旁风,索性表面宣称不兜底、撤销质保金等,实则还是玩暗兜底算了,反正监管层对暗兜底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万众期待的108细则再次强调了去刚兑这事,说白了要想备案压根别考虑刚兑。

当然很客观的说,宜人、拍拍、麻袋这种头部平台暗兜底标的短期内出现坏账、亏损的概率还是相当小,至少目前没有任何去刚兑的迹象。

但是,先不管平台、媒体怎么解读,我觉得作为投资人,为自己的本金负责才是重中之重,这个事是得引起注意了,要做到未雨绸缪。

所以大道理不再赘述了,给点实操性较强的投资建议吧:

1、多看头部平台动向,暗兜底标的是否当发生收益不及预期或者亏损现象。

2、缩短投资周期,一旦发现形势不对可立即调整投资策略。

不过上述操作太费心而且同样具有不兜底的风险,换做是我,接下来我的投资策略可能会更倾向于直接买履约险标的。

之前投资时我并不喜欢履约险产品,道理很简单,收益太低,而且等额本息还款方式我也不是太喜欢。

但未来投资时,配置履约险产品的仓位肯定要大幅提升,顺势而为!

雷潮中不恐慌不造谣,坚定不移的加仓大平台,过渡期平稳期必须要有风险意识,及时调整应对策略终才能适应市场与投资环境!

对于平台筛选、投资建议有任何的问题可以添加个人微信号或者在粉丝群与其他投资人进行沟通。

更多理财干货,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懒先生说钱(微信号:mrlanxs)

网友解答:

导语:如今,p2p的雷暴还在持续。一个庞大的中产投资人群体开始浮出水面,在雷暴声中,他们哀鸿遍野。他们惨遭清洗,只是因为他们傻、贪吗?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对似乎近在眼前的巨大风险视而不见?

“一夜之间,全都爆了。”7月底开始,许多p2p平台的投资人发现到期的资金不能够兑付,甚至有平台直接发布通知,平台暂停服务、老板跑路。p2p爆雷潮席卷而来。成千上万的爆雷潮“难民”焦急地投诉、报案,不少qq群聚集了大量的“难友”。而在线下,大量投资人顶着烈日与暴雨,涌入到上海、杭州、北京等p2p企业集中分布的城市,希望找回丢失的财产。

几十位“牛板金”投资人在大堂聚集维权图片来源:网贷天眼

过去几年,年化利率从近10%到20%不等的p2p理财平台吸引了大量的投资人。不少中产阶级将上万甚至上百万的积蓄投入到了p2p平台,另外有一些年轻人不惜从信用卡、网贷、亲朋好友手上套现借款投资p2p。p2p爆雷之后,一切梦幻都破碎了——有些人的积蓄血本无归,有些人一夜间债务缠身。

不过,就在“难民们”焦急地找寻追回资金的办法时,许多局外人却开始对受害者们加以指责——或嘲讽他们傻,对显而易见的风险视而不见;或斥责他们贪,竟然倾其所有甚至不惜高举外债进行投资。就连官媒也开始提醒投资者“擦亮眼睛”,“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博傻’”。

如今,p2p的雷暴还在持续。人们感叹,海水退去后,人们才知道谁在裸泳,同时一个庞大的投资人群体也开始浮出水面,在隆隆的雷声中,他们哀鸿遍野。但这些投资人遭遇的悲剧,真的只是因为他们又傻又贪吗?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对似乎近在眼前的巨大风险视而不见?

“债权投资,远比股权投资安全”

“我工资收入一万左右,对我来说,这些损失也是一笔不小的钱,要好几个月才能挣出来,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积蓄。”在这场p2p雷暴中,jack丢了至少3.8万元。对于这一笔损失,他只跟媳妇说了“不影响生活”,但万万不敢告诉她具体的数字。

2011年,p2p刚刚起步。刚毕业于北京某211大学财会专业的jack从贴吧上敏感地注意到了p2p的广告,开始试水,“投了1w人人贷,那时候年化收益率13.5%,赚到了。”

p2p,即person-to-person(或peer-to-peer)的缩写,是一种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民间小额借贷模式,属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一种。在中国,最早的p2p网贷平台成立于2006年。到了2012年,中国网贷平台进入爆发期,网贷平台数量扩大到2000余家。这一年,国内含线下放贷的网贷平台全年交易额已超百亿,在那之后的几年里,p2p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人。

p2p模式简图。图片来源:网络

jack对p2p显然也是做足了功课,“首先,p2p模式是从外国引进的网络借贷模式,盈利主要来自于利息差和手续费;其次,和权益类投资不同,我们拿到的是固定收益;然后,我们承担的投资风险主要是财务风险,也就是债务人破产导致的风险。”

充分了解p2p原理的jack没有冲动地投入过量的资金。“我个人是属于风险厌恶型的。而且我是一名会计师,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要学习相关的知识。我之所以投资p2p,是因为我觉得债权投资风险相对比股权投资风险小的多。”也就是说,将p2p选作自己的投资方式,已经是jack理性考虑过后,做出的相对保守的选择了。

面对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作为并不富裕的中产,不敢也没有能力投资房地产等“大项目”,又不甘心把钱放在银行里任其贬值,p2p投资似乎是最折中的方法了。而p2p平台正是瞄准了这一群体进行“精准打击”。

稳妥起见,jack还给自己设置了一整套的保险方案。首先,他在选择p2p时给自己划了三条红线:第一,必须有银行存管;第二,必须有大型企业的推广或入股;第三,投资回报率不能超过15%。另外,为了降低风险,他还采取了“分散投资策略,在不同的平台投资相对较低的金额。”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把鸡蛋放到不同的篮子里,但所有的篮子都在一个车里,然后车翻了。”雷暴来临,jack才意识到再怎么小心,风险都很难避免,“银行存管就是个笑话,平台完全有能力绕开所谓的银行存管;然后这次我遭暴雷的平台基本都是小米推广的,小米却甩锅不管;至于第三条,面对这种连环雷暴,也是根本无效。”

“过去我相信,向p2p贷款的小微企业就算信用度再低,也是企业,企业有资金周转,就会有收入,本金损失都可以接受。”但这场雷暴改变了他的想法,“这行业并不正规,相关的法律框架并没有建立完善,所以最大的风险,是道德风险,而非投资风险。”

jack无奈地自嘲道:“可能是因为读书读傻了,才低估了道德风险吧。”

但jack再理性,仍然忽略了,p2p模式的财务风险系数,由于急功近利的产品营销以及整体经济环境的不景气的而被放大了。p2p平台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加速扩张,一边向投资人承诺高收益,一边向借款的个人与企业降低借款门槛,这意味着有大量信用度低,从银行拿不到贷款的个体转向p2p民间借贷。而p2p平台则指望着这些人付出高比例的贷款利息,以满足他们对投资人的承诺。然而,在实体经济不景气、p2p信用体系缺乏完善的背景下,p2p平台坏账率居高不下,一些平台甚至拿后来投资者的资金来补足前面投资者的收益。在国内经营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年轻创业者阿杰表示:“现在的经济环境,没有什么生意能够达到10%以上的盈利,一些p2p却给出了将近20%的收益率,这根本不靠谱。”

“我是比较早的米粉了,我相信它”

白星也是这次雷暴的受害者。2016年,正是p2p平台e租宝非法集资案爆出的那年,p2p还很火爆。当时30岁的白星通过亲戚第一次接触到p2p投资,“最早也是不信的,比较谨慎。我有亲戚在h大金服上班,亲戚说他们自己都在投,没什么问题,我就投了。”很快,白星就尝到了甜头,“那时候投了大概30万,利息是8%一年,第一次就拿回了本金利息两万多。”回款次数变多,就慢慢放下了戒心。

从2016年开始到2018年,成交指数(红线)在一定攀升之后开始波动下降,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气指数(蓝线)不断波动上升,直到2018年7月p2p雷暴发生,两大指数骤降。

不得不提的是,白星还是一名资深的“米粉”(小米产品的粉丝),而这一层身份,正是促使他扩大p2p投资的重要因素。“我投的掌悦理财和小米有合作,说是只有拥有小米手机的、并在小米的软件市场里下载才能获得专属福利平台。”

在过去的几年,小米产品的销售和p2p的推广深度捆绑在一起。比如,mix2s手机刚出来的时候,官方商城要抢购,很难买到,但是如果购买了理财产品就有机会获赠。另外,不少p2p理财平台直接嵌入小米互联网生态链服务中,如小米手机的“小米运动”app和小米vip的每日任务,广告中标注了“米粉专享”、“每日福利”等字样,小米用户完成下载、注册等任务后,就能获得奖励。

图片来源:网络

白星对小米的信任,是长期以来培养起来的。“说真的,上网随便搜索都能看到利息10%以上的p2p产品,我都不会相信,但小米推过来的平台我还真就没多想,看他们这么大力宣传还是米粉专享的,肯定没问题。毕竟我是比较老的米粉了,手机刚出的时候我就有购买,现在家里的净化器、扫地机器人还有父母的手机都是小米的。”

出于对小米的信任,白星甚至没有再仔细审查p2p另一端。“掌悦有说是保本保息的,还有三方的担保公司,并且接入了网银存管。风险提示我之前还真没看到,爆雷之后再回去看,才发现背景上写的风险提示,而且在很不起眼的地方,很小。”白星表示,自己曾经用天眼查查过借款的公司,确实有实体,但是更多的信息就需要花钱买权限了,“况且你借出去的标都是被打乱的,不可能每一个公司都去看。”

不过,就算投资人足够仔细看到了那一行小小的“投资有风险”的提示,哪怕他们在“天眼查”之类的地方查到了借款人的公司实体及股权信息,他们仍然难以辨识真正的风险。为了吸纳更多的资金,本应当承担信息中介的p2p平台在承诺高收益的同时,却刻意地掩盖投资的风险。比如,这些平台只会告诉投资人“预期回报”,但不会写清楚“预期回报”是如何计算的,更不用说详细披露底层资产的性质,对于产品违约之后的赔付问题更是少有提及。

曾经,白星一度通过p2p投资实现了财富自由,但如今,小米推荐的p2p遭遇大规模爆雷,白星一下子损失了80万。现在,白星加入了一个小米维权qq群,群友自主统计,截止到8月2日,小米推荐的p2p平台爆雷率高达76%。

“小米在宣传他们的产品时有没有对公司的背景进行审核?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小米现在这么高的暴雷率,说明这些问题平台就是冲着小米庞大的米粉资源去的。”在白星以及群里的群友们看来,小米应当赔偿他们的部分损失。

借助中产对投资的巨大需求,p2p在过去几年疯狂生长,并在各大互联网渠道疯狂投放广告。2017年,p2p几乎霸屏主流网剧,比如口碑极高的网剧《白夜追凶》里钱站与爱钱进两家p2p平台的创意中插广告;又如《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出现了悟空理财、现金借款、爱钱进三家网贷平台;近日被立案调查的唐小僧的广告就曾出现《琅琊榜2》等多个热播剧中。

风险信息的刻意掩盖,推广宣传的疯狂美化,使p2p为自己塑造出了“安全投资”完美的形象,为投资者强行灌下了放心药。但推广者、融资人、生产商的利益紧紧绑定、债权股权暧昧不明、借款人无力偿还债务……这一切,投资人不会知道。

“要不是国家站队,搭个台子说年收益10%,您信吗?”

早在2013年底开始,p2p平台的危机就已经开始显现。随着投资需求不断高涨,不少创业资本开始涌入互金行业,在p2p领域,一个刚刚上线的平台,一天之内吸纳个几十万甚至百万并非难事,一批平台居心不良,在上线的几天甚至半天内,圈了一把投资人的钱就拍拍屁股走人。截至2014年12月,出现提现困难、倒闭、跑路等问题的p2p平台达到338家。更为震撼的案子出现在2016年,一家名为“e租宝”的p2p平台非法集资700多亿元,其庞氏骗局本质被坐实,受害的投资人规模多达90余万。

2014年p2p跑路欺诈部分企业名单。图片来源:网贷之家

但吊诡的是,p2p领域已经爆发的集体性危机仍然没有击垮后来投资人的信心,主流媒体的宣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就因为国家和媒体的站队所以才那么多人入坑的。要不随便看到路边搭个台子说年收益10%,您相信吗?”白星回忆,两年前他在媒体上看到过大量鼓吹互联网金融的新闻报道,“就是国家之前的拼命推广,让很多人忽略了风险。”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实际上,p2p这类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火爆,与当下的金融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近年来,在去杠杆的政策引导下,传统金融机构对于贷款审批不断紧缩。在某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做信贷审批的小刘表示,“因为央行提高了银行准备金率(注:银行需要提留一定比例的存款,以保证储户提款,其余的存款才能用于放贷或投资,这部分存款叫银行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调高银行准备金,减少银行贷款,抑制经济过热。)这两年银行在个人信贷、个人抵押贷款还有企业贷款的业务上都在收紧。”在另一家城市银行工作的小妮也表示:“我们银行从去年开始走保守路线,坏账金额太大了,银行不看好市场,不敢放款。”

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金融机构扩展普惠金融业务,规范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也正是因为如此,民间金融借贷的生意也红火了起来。银行小刘对此也深有体会:“很多民间借贷企业出现了,他们经常通过各种方式试图接近银行工作人员,希望能够接触到那些贷款遭拒的人的信息。我是不敢,但据我所知,我有同事就曾经向外售卖过这类信息。”

金融借贷业务就这样被进一步地去中心化并彻底地交给市场。而这些p2p的投资人,大多只看到了包装精美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看到了主流话语对该行业的普遍看好,却根本难以看到自己投入的一笔笔生活储蓄,从一开始就被拿去消化整个金融系统的债务危机。

当p2p平台不断透支着信用向投资人们打造着p2p“安全投资”的形象,加之主流舆论的支持,我们可以说,这些投资人对于风险的漠视不是因为傻和贪,而是被不断市场化的金融世界制造出来的。

暴雷之下,中产下沉

在这一波p2p爆雷中,受害者不是资产富足的上流社会,也并非袋中羞涩的社会底层,而是那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产。p2p平台正是看准了的“新中产”,更准确地说,是这群人的家底。

图片来源:谷雨

白星说,他损失的80万本来是要在成都买房付首付的,“这下子计划全泡汤了”。受爆雷影响的还有他的家人,“就昨天,我姐姐投的60万也暴了。这些我都没敢跟父母说,他们年纪大了,怕他们担心。”白星因为这笔损失,压力很大:“如果有什么维权活动,我会去的。”

jack说,“3w多损失追肯定是要追的,但是我并不打算去闹事,也不会参加集会活动。我能做的就是报警,工商投诉,信访办留言,然后等事情告一段落,联合起诉小米。我不会做任何违法或涉嫌违法的事,因为一旦被抓,前途就完了,不值当的。”这次事情之后,“只会考虑保值,不会再考虑增值了,因为风险完全不可控。以后可能要将90%的资金放在国债上了。”

而把近35万储蓄投入到p2p里的阿紫因为这次雷暴陷入了绝境。“我生活本来就挺糟的,被坑了后跌入谷底了。我家里重男轻女,我父母我弟弟有什么开始都找我要钱,否则就到外面去说我不孝。加上我离了婚,还带着一个孩子,现在经济不好,我三十多了,工资太低,赚不了那么多,经济压力很大,才拿去投资。本来就指望这点存款,未来算有点看头,但现在钱没了,我打算把孩子还给我前夫,我活着也没啥意思了。”

被收割的中产投资人们成千上万,如今正躁动不安:在雷暴之后,我们这些中产,还是中产吗?

作者:林深

编辑:子衿

美编:黄山

土逗原创


常沃号 丰特号

  •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