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词牌名。题目是《为阵同甫赋壮词以寄》。
陈同甫:陈亮,字同甫,辛弃疾志同道合的朋友。
挑灯:挑拨灯芯,使灯光明亮。
梦回:梦醒。这里指回到梦里
八百里:指牛。古代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麾(huī)下:指部下将土。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炙(zh欤?嚎臼斓娜狻?
五十弦翻塞外声:各种乐器齐奏军歌。五十弦,指古瑟。李商隐“琴瑟”诗中有“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翻,演奏。塞外声,雄壮悲凉的军歌。
沙场秋点兵:秋天在战地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那样跑得飞快。的卢:刘备的战马,曾“一越三丈”使刘备脱险。
弓如霹雳弦惊:弓弦像惊雷那样响。霹雳,疾雷声。这里形容射箭时弓弦发出的声响。
了却君王天下事:完成了皇帝托付的天下大事。了却,完成。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事业。
赢得,博得。
可怜:可惜。
夜深人静带着几分醉意,忍不住又点亮灯来,玩看着佩身的宝剑;恍惚之间,听见各个军营接连不断地响起了号角。八百里范围内军营里的兵士分吃烤牛肉,军乐演奏着边塞的乐曲。这是在战场上检阅军队。
战马像的卢一样飞快,拉弓射箭的响声如如同惊雷。完成了皇帝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大业,也赢得一生功绩,千古扬名!可悲的是,从梦中惊醒,才发觉自己已经满头白发,所有的壮志弘愿,只能付之一叹!
(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以恢复为志。工于词,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与苏轼并称“苏辛”。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这首词是写给他的.挚友陈同甫的。陈同甫,宋史称其“为人才气超迈,洗谈兵。”他坚决主张北伐中原,反对南宋统治者侮辱求和苟安投降的政策,曾五次上书,提出恢复中原的具体计划,言辞激愤,因而受到当权者的陷害,曾三次被捕入狱,几乎丧命。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冬,陈同甫从浙江金华到江西拜访闲居在上饶的辛弃疾,他们一起游览了鹅湖、瓢湖,唱和诗词,共论国事,相聚十多天。陈同甫东归以后,辛弃疾写了许多手怀念他的词,这首《破阵子》大约就是上饶会面后写给陈他。
词一开始,从醉中落笔,“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醉里”,写得是情态。“挑灯”,是把油灯拨亮。“看剑”,即《水龙吟》中的看吴钩,表明词人渴望杀敌的心情。词人渡江南来是为了抗金报国,然而他的勃勃雄心换来的是排挤和打击,最后竟是罢职闲居。这现实和理想的矛盾就迫使词人只好用就来排遣心中的痛苦积郁了。“梦回”,通常是指梦醒,但这里是指回到梦中。“角”,是军队中的一种吹奏乐。“连营”,一个连着一个的军营。全句是说梦里“我”又回到了军队,军营中到处吹起嘹亮的号角。从“梦回”开始,词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一个施展雄才武略,完成“了却君王天下事”的梦境。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八百里”有两种说法,一是指范围,军营八百里;一是指牛。《世说新语?汏侈篇》:晋王恺有牛,八百里駮(同驳)常莹其角。一次王凯同别人比箭,以八百里驳做为du注,结果王凯输了,便杀了这头牛,做了烤牛肉。苏轼在《约公择钦是日大风》诗中写到:“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苏轼以“八百里”入诗,辛弃疾又以“八百里”入词,可见一“八百里”代牛当时宋代流俗习语。“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从意思上说,军营中杀牛烤肉分饷战士,并奏起了雄壮的乐曲。为什么军营中号角连天?主帅又为什么杀牛烤肉犒赏三军呢?词人接下来告诉我们,那是“沙场秋点兵”。“沙场”,战场。“秋”,秋天。“点兵”,阅兵。阅兵,就是要出征,“秋点兵”不仅仅点明一个出征的季节,而秋天肃杀凄凉的气氛也与“塞外声”和谐地衬托出军容的威严和气氛的肃穆,表现了决心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
上阙是写饷军阅兵之雄壮的场面,而下阙写的则是出征和凯旋。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意思是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奔驰骋,弓弦像打雷一样发出巨鸣。两句从表面上看是写战马和武器,实际上是在描写出征战士冲锋陷阵的英雄形象。敌人面对这样精锐骁勇的军队,必然吃败仗,因此才有下面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意思是说为皇上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在生前和死后都博得了好名声。这两句是对上文的一个收束,是词人对自己理想的诉说,对自己一生全部追求的概括。
“可怜白发生”的意思是只可惜自己壮志未酬,头发已经花白了。上述的壮举和博得的功名原来竟是南柯一梦,词人醒来依然是手握宝剑,空对残烛,不但未能实现平生壮志,而且年岁已高,头发花白,心情极为沉重。梦是虚幻的,但词人只有在梦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残酷的现实不给他这个机会。“可怜白发生”写尽了现实的残酷和词人心境的悲苦与凄凉。
全词运用了巧妙的对比手法,如梦与醒的对比,虚幻与现实的对比,都十分强烈,有效地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极其悲壮。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9.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9.(3分)c(不应批判。作者的最高理想是为朝廷完成的爱国激情;“赢得生前身后名”有其思想认识方面的时代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是积极向上的,表达出强烈限性,但这也是封建文人人生价值得以体现的一种形式。)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原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翻译】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重点字词】
⑴破阵子: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后用为词牌。
⑵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⑶挑灯:把灯芯挑亮。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
⑷梦回:梦里遇见,说明下面描写的战场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角: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铜制成,外加彩绘.名目画角。始仅直吹,后用以横吹。其声哀厉高亢,闻之使人振奋。
⑸八百里:牛名。《世说新语·汰侈》载,晋代王恺有一头珍贵的牛,叫八百里驳。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麾下:部下。麾:军中大旗。炙:切碎的熟肉⑹五十弦:原指瑟,此处泛指各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
⑺沙场:战场。秋:古代点兵用武,多在秋天。点兵:检阅军队。
⑻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良马名,一种烈性快马。相传刘备在荆州遇险,前临檀溪,后有追兵,幸亏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而脱离险境。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⑼霹雳:本是疾雷声,此处比喻弓弦响声之大。
⑽了却:了结,把事情做完。君王天下事:统一国家的大业,此特指恢复中原事。
⑾赢得:博得。身后:死后。
⑿可怜:可惜。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7夜深了,虫鸣声在窗外响成一片,屋里只有根明晃晃的蜡烛在努力用微弱的光照亮摆满一桌的酒坛。今日的酒尤为苦涩。心中的酸楚愈发清晰。我端起酒杯,忧郁地看着墙上的剑,我似乎可以借着微弱的烛光看清剑上的伤痕。我摘下它,抚摸着它带着寒光的身子,映在剑上的我是多么可笑!我空留着宝剑,只能用作欣赏……
忽地耳边传来号角声,对啊,就是这种声音!来自军营的声音!来自边塞的声音!我又回到了那些年,我循着声音走,终于看到了士兵们。
“将军!”身穿铠甲的铁血男儿正席地而坐大口吃着牛肉。肉在火上炙烤,油花爆裂的声音和着使人怀念的战歌在回荡,秋风瑟瑟,我抬头看看塞外的天,是啊,我真的回来了!
这年秋天,我站在十万大军前,看我宋代男儿雄赳赳、气昂昂,意气风发。发亮的刀尖,打着响鼻的战马,正预示着大战的来临!冲啊,我的将士们!那日的天空被映得血红,一匹匹健硕的战马如的卢跃马檀溪,一声声开弓射箭的弦声如晴空霹雳。我大宋威武雄壮,所向披靡!
树叶飘落……我们赢了。只记得那天的大地上穿上了红衣,每位战士的铠甲溅满了血,混着泪与汗水洒落在这片土地,和我英勇的宋代战士长眠于此。
我辛弃疾没有什么追求,只要能为帝王收复失地进取中原!只要能实现我的毕生理想!
“朕要重赏辛将军!来人……”
“当!”
我猛地惊醒,酒坛子滚到地上去了啊!原来,是梦啊!看,剑映出的那个人早已生了白发……窗外的蝉鸣更大了,此起彼伏,什么都没了,没了……
泪,悄然滑落,落入酒中……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8听了李老师的经典诵读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感受良多。
一、诵读是诗歌教学的必备方法。诗歌是思想、意识、情感的综合体,它是一种抒情的艺术,也是语言的艺术,在教学中要关注诗歌本身具有的文学特征,引导学生从情感体验出发,以审美的方式去感受诗歌的意境、感人的魅力,激发学生自觉地产生与作家情感的共鸣;在教学中李老师反复引导学生欣赏语言的魅力,并多次要求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语言的形象美和修辞美,从而领悟诗歌的内涵。让学生明白反复诵读是可以在不断的诵读中产生新的感悟、获得新的知识的。
二、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很重要。只是让学生读读、背背,概括主题就草草了事,这样不仅破坏了诗歌的美感,也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李老师放手让学生想像,从学生的表现上看,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已学知识独立思考。
三、激励评价尤为重要,学生鉴赏水平有限,只要他们能抓住其中一点展开就该给予肯定,学生表现很出色,优生会调动感官,紧紧围绕主题,以修辞、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为突破口分析词人形象,把握词的意境,即便是后进生,也会在翻译的基础上添枝加叶,写出自己的感受,只要继续训练,相信学生的鉴赏水平会不断提高。
当然这节课几大亮点尤其值得我们在以后的经典教学中学习。
1、教师的语言感染力强,诗一般的语言简洁干练.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诗词,感受诗词的意境。
2、课堂互动调控到位,教师的讲与学生的读,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悟相得益彰,课堂生成多,一堂课完美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3、老师对学习目的的指导到位,学生的训练面广,多数学生积极投入到诗歌的学习中,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