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读后感1000字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读后感1000字
charlesworth2016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当我们听到一首散文诗或是古诗,大概会想到到它的年代,背景和作者。然而初次听到这首《见与不见》是在关晓彤参演的影片《非诚勿扰2》当中。感觉这首诗的作者会是位视爱情为一切的浪人。可当知道他身份的时候,我竟然不敢相信他是西藏的六世达赖转世活佛——仓央嘉措。
活佛在我看来就是一位专心学教、授教的宗教人物。在人们的想象中,仓央嘉措或许是一位向往世俗生活、离经叛道的情僧,“在那东方山顶上,升起了皎洁的月亮,娇娘的脸蛋,浮现在我心上”、“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识,如此便可不相知”等情诗被人们广为传诵。而真实的仓央嘉措究竟是什么样?一个普遍的说法是:他生于1683年,15岁坐床,24岁时在被押解北京途中去世,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孤独而短暂的一生充满了各种谜团。几百年来,人们想象着他的离经叛道、放荡不羁,推测着他死亡的各种版本。流传最广的,还是他写的那些被称作情歌的诗以及夜出布达拉宫在八廓街黄房子里会情人的传说。看完这本《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完全颠覆了藏传佛教活佛传人在我心中的形象。我只想说仓央嘉措不是一位真正的转世活佛,他就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里不做太多赘述。
佛经上说,世间一切皆苦。生死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与所爱的人别离是苦。与所憎的人相会是苦。如果我们相信五世达赖的眼光,相信桑结嘉措的忠诚,我们便也应该相信仓央嘉措和他的诗。
仓央嘉措情歌的留传,好像去周游西藏的人都会发现,他的情歌好像是无穷无尽的。从他的时代至今,三百年来下来,藏民们几乎把任务一首情诗、一支情歌,只要是他们觉得好的,就归于仓央嘉措的名下。也就是说,只要是优美的情歌,就是仓央嘉措情歌。在西藏歌曲的五种类型里,仓央嘉措情歌属于第五种,即短歌。我们区别某一首诗是不是仓央嘉措情歌,最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看它是不是四句,即便偶尔有变体,差异也不会太大。譬如留传极广的一首所谓仓央嘉措情歌: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字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想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这首诗只有前边的“第一”和“第二”是他本人创作。而从“第三”直到结尾,全部是由后人的自由发挥。
读完这本仓央嘉措的故事,好比温习了一遍西藏宗教发展史。对于他本人,不知道该说什么。信仰和幸福,什么事真正的信仰,什么又是最终的幸福。看完之后还是没有明白。
原文标题:《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读后感1000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aibowen.com/tougao/1667.html
免责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赛伯温」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