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个命题就不成立,国家成立直辖市,是需要涉及重大事项,重大战略调整,并且已经具备设计条件的,才有可能设立直辖市。就拿最后成立的直辖市重庆来说,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第一,涉及三峡整体建设;第二,四川省人口过多,面积均较大;第三,重庆直辖前就是计划单列市,抗战时期更做过陪都,本身经济政治区位方面条件具备;第四,中央本意是要成立三峡省,由于面积不是很大,出于省直管县,取消地级市减少管理层级的考虑,才最后改三峡省为重庆市,重庆由计划中的省会变成了直辖市。
而观察沈阳,除了上面说的第三点,其余几点条件均不具备,所以短期内没有任何直辖的可能。反倒是沈阳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区位交通,辐射辽宁中北部城市群甚至整个东北,直辖后反而引起不便。而且就算国家想在辽宁甚至东北成立直辖市,最有可能直辖的也只能是四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唯一的计划单列市——大连。不仅仅是因为经济总量,因为大连骗居整个辽东半岛最南端,三面环海,作为省会,这是他的区位劣势,离最近的地级市营口,也足足有一百三十公里之遥,游离在整个辽宁城市群之外;但直辖时,这反道成为优势。而且大连自近代以外就是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是东北最早接受外国经济和思想的城市。
所以说,如果辽宁出一个直辖市,最可能是大连,沈阳省会不变。而就算沈阳成为直辖市,省会也只能是大连,毕竟大连的经济实力,两个锦州也不一定比的了。另外鞍山,也是总量排在锦州之前,区位也比锦州更加居于辽宁省中间;盘锦,人均gdp领跑辽宁,也是一个很有竞争力的对手。锦州作为辽西最重要的城市,和东北出入关的要道,尽管有一定竞争力,但并不明显。所以,我认为即使沈阳直辖,锦州成为省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网友解答:1954年前中国有12座直辖市其中一座叫做抚顺
直辖市时的抚顺
1949年4月至1954年6月,中央设立12大直辖市,抚顺为其中之一。1954年六大行政区撤销后,仅保留上海、北京、天津,其余9座城市不再由中央直辖了。
说起当年的抚顺,从那时候走过来的人,总是挺自豪、挺骄傲的。问为什么?他们如数家珍一样说出许多理由,我想,荣耀和身份总是与奉献和担当一致的,当时的抚顺有怎样的奉献和担当呢?
今年五月的一天,我带着这个疑问,拜访了曾经担任过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李盛图同志。提起当年直辖市的历史,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们接收的是一个贫穷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中央提出三年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需要能源、钢铁和机械设备,抚顺在这些方面有基础,很多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1949年,全国现代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产值的17%左右。当时,我国的重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盛图回忆说,抚顺当时有四大矿,还有很快恢复生产的制油、制钢、制铝、发电、挖掘机等国有大型工业企业,生力水平在国内居前例。当时油厂,锦州和大连也有,他们只炼油,而抚顺以油母页岩为原料,集采、炼、加工于一体,是全国没有的。制铝厂是我国第一家大型综合冶炼加工企业,产出了我们国家第一包铝、镁、硅和海绵钛。当时的制钢厂,就是现在的特钢,产品用于国防和尖端生产的需要,在全国也是独一份。
抚顺老照片
盛图少年就在油厂干活,说起油来,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说,抚顺解放时,解放战争还在进行,前线打仗后方生产,都离不开石油。当时,我国炼油工业处在一穷二白的起步阶段,90%以上的石油产品都需要进口。抚顺石油一厂的前身是抚顺西制油厂,从国民党手里接过来时已经停产。石油职工众志成城,先恢复了炼油车间生产,又恢复了全部生产,不到10个月就生产页岩原油5万吨,占1949年全国原油产量的41.4%。当年,抚顺炼出了新中国第一桶页岩油,有“中国石油第一厂”之称。中央政府批准抚顺为我国人造石油的重要基地,抚顺承担了国防工业建设的重要史使命。
抚顺解放初,还没有石油二厂,只有一片场地和零落的厂房。为解决能源紧缺,国家决定二厂上马。这是件很难的事,一穷二白,没有设备,缺乏技术人员。干部和工人知道这是国家需要,上下一心,披星戴月。二厂1952年开工,1954年胜利投产。
二厂投产后,具有规模大、设备先进、技术能力强、产品档次高的优势,在抚顺和石化系统一直是开顶风船的硬角色。不久,国家为了解决我国炼油二次加工能力不足、技术落后等问题,在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炼油技术基础上,依靠国内技术力量,进行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铂重整5个方面的工艺技术改造,均获得成功,从而提升了国家的炼化水平和档次。
当时正演一部名为《五朵金花》的电影,讲述五个美丽的女孩辛勤劳动、创造生活、建设家乡的故事,深得大家好评。石化系统把这五项顶级的项目称为“五朵金花”,令人鼓舞的是抚顺就占了三朵。
盛图回忆说,当时的形势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经常有好消息传来。1951年“五一”刚过,市里在矿上开会,隆重庆祝人造石油厂高压加氢生产,制油厂西部生产和制钢厂“胜利号电炉”开工。这些生产项目,倾注了企业职工心血,保证了国家建设急需,除了市里和东北局部门领导外,中央人民政府燃料部和重工业部还派人员参加大会。
老照片抚顺煤矿
当时,抚顺还有个大名,上了小学生课本的人文地理符号——煤都。抚顺煤质量好,产量大,支援全国,开采高峰煤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0%,谓之为“都”,一点都不奇怪。
一个夏季的早晨,我走进了老市长丁兆民家,兆民今年八十出头,直辖市时他就参加了工作,且在矿务局,与那一代人创造了煤都的历史。他回忆说,当时煤供不应求,属短缺物资,抚顺煤中央调拨分配,用火车往外运,络绎不绝,四时不断,成为一道城市风景。
抚顺四大矿的煤都是优质煤,露天和胜利主要用于发电,供应抚顺电厂,大量的则运往外地。龙凤和老虎台用于炼钢,主要供应鞍钢。抚顺煤卡路里高,是“细粮”,到了鞍钢为了节约,往往与山西煤搭配混着上高炉。东露天是后来开采的,主要是油母页岩,供石油二厂炼油。当时抚顺工业,尤其是煤、油、钢铁制造业,在全国居于前列。
抚顺发电厂
他继续说道,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引进了苏联帮助设计和建设的“156项工程”。这些工程,几乎涉及了国民经济的所有重要领域,各省市都希望多争取一些。“一五”期间,抚顺改扩建和新建厂矿企业百余家。兆民笑着说,当时有一种说法,说辽宁是年轻共和国的工业长子,这一美誉当之无愧的包括抚顺,而且抚顺举足轻重。
不少老同志,还谈到当时的学习风气。大家下班后急忙吃口饭,就去夜校,学文化,学技术,干什么学什么。当时不是双休,礼拜天至少半天是学习时间。老师深入车间宿舍,在电车上都看得见给同学补课的情景。
抚顺挖掘机厂
学习就是为了实用,把活干好,跟上时代的脚步,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这个社会现象,体现了这个城市的内蕴。他们回顾说,这个有几十万产业工人的城市,生机勃勃,日新月异,好像每天都有变化和成长。1951年11月,机电厂职工制造出十九号人字牙轮刨床,填补了国内一种工作母机的空白,东北人民政府主席写信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制钢厂合金铁分场,经过七十余次试验,试炼钨铁成功,得到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的表彰。
一些老抚顺人,还颇有兴味地提到当年,以至以后很长时期,抚顺作为年轻的共和国工业长子,还向全国提供支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和“一五”期间,各地上马了一批重点企业,需要人才和技术,抚顺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这个使命。从书记、厂长到技术负责人,从车间主任到专业工匠,选拔最优秀工作者的支援外地国有型企业。内蒙古的煤业、川蜀的冶炼、河西走廊的铝业、南方的制造业和国内外的电力生产,都有抚顺人身影,这是抚顺留给历史的又一道风景。
抚今追昔,薪火相传,老抚顺的身影正在远去,远去的是人、物和景象,留下的是乡愁、记忆,以及沉稳、大气、积极向上的城市精神。
我们要留住城市的历史,还要不断地注入精血,缔造灵魂,创造新的历史。
本文摘自政协抚顺市委员会编著的《抚顺记忆》
原文标题:沈阳变直辖市,锦州能变省会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aibowen.com/tougao/18837.html
免责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赛伯温」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