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户投稿

如何学习草书?

网友解答: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结构减省、笔画连绵的书写字体。有今草、章草、狂草之分。

今草又分大草(也叫狂草)和小草。它高度融合、体现了汉字书写的外形美和蕴涵美。

有人将草书之美概括为:点划飞动,笔情墨趣,结体多变,章法生动,线条优美,血脉连通,气韵天成,转化跌宕,气势磅礴,奇逸潇洒等十大特征,其美撼天动地。所以,《全唐诗》没有一首赞美楷书,却有五十七首颂扬草书。

草书最能彰显个性。刘熙载的《艺概》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优秀的草书作品最能显现书者的修养、才干、性格、爱好;当然,草书也最挑剔书者!

如何学习草书?

一般来说,谨慎稳重的人不太适合练草书。因为,老成者字亦拘谨,缜密者书难飘逸;稳重之人少有飞动之态,纤秀之资难逃巧媚之笔。这是性格决定的!

所以,习草之前须好好想想自己适不适合,想好了、下定了决心再学!免得选错方向走错路,不但费了时间、疲了精力,还无端消磨了意志。

学草书,建议先学今草。写好了今草再练大草狂草,相对要容易些。

要想学好草书,首先要有一定的书法功底,至少练过楷书、隶书、篆书或行书中的某一种书体为宜;其次,须记住草书符号,写得了草字偏旁部首,熟悉草字书写时的增减笔序,临帖才不至于云里雾里。

无论传说中王羲之的《草歌诀》还是孙过庭的《书谱》,都是草书学习者必须了解、熟悉和认真研悟的。但是,一开始就以之为入门法贴,我觉得不妥。没有一点基本功底,上来就《草歌诀》或《书谱》,肯定存在很大问题。

那么,草书的基本功是什么呢?以我自己为例~

我学书法的过程并不刻意。开始,看见一老先生用毛笔写字,很漂亮、很神奇,潜意识里觉得毛笔技艺是足够显摆、能够传承、可以光宗耀祖的。感觉拿毛笔写字既神圣又儒雅,便喜欢上了,缠着我爸教我(后来因为吃不了那份苦,又坚决不学,进而厌恶至极;几十年后才又重新拿起毛笔。这段过程在我另一篇“我的书法之路”的文章中有详细交待)……

就我个人而言,爱好书法以后,只要能用毛笔的时候,我是坚决不用铅笔、圆珠笔、钢笔、电脑的,这种习惯我一直保持。如此,手熟是肯定不成问题的。

小时候在农村,没见过世面,也没任何字帖,谈不上丝毫技巧。只因我钢笔字写得快,拿起毛笔之初自然也就像写钢笔字那样快写~后来才知道我写的是行草(当然,很多规范是十多年后接触了字帖、碑帖才逐步改进、慢慢完善的。包括认识楷书的重要性后,一直坚持,从不间断地每天都写)。

我对写毛笔字的感受是:无论楷书走向行书,还是行书走向草书,最基本、最关键的是笔顺问题。

不管你怎么写,笔顺必须要对。只要你笔顺对了,很多时候,需要把字写得更快一些,楷书便逐渐往行书过渡,行书也会慢慢朝草书升华。

只要你喜欢写毛笔字,你便会严格遵循每个字的笔顺规律;如果你真想把毛笔字写好,你一定不会去乱画胡写。因为,认真写字是一种历练;逐渐进步会很快乐、很有趣。长期坚持,当你写字速度快起来的时候,便自然有了五六分行或草的功底。

不管张旭、王羲之、孙过庭、怀素、祝枝山、赵孟頫、王铎多么伟大,写字的基本笔顺都是一样的!

笔顺对了,把字写好看,就是专业人士说的结体;不断地琢磨每一笔写多长多粗多细,该提还是该按?该圆该方?绕与不绕、连与不连、字与字之间如何衔接?这就是控笔;把起笔、行笔、收笔的整个过程概括在一起,就是用笔。

无论你会不会、懂不懂,既然学书法,把字写好看是最基本的!字写好看了,草书便有了那么点最原始、最质朴、浑然天成的美感和韵律;再不断改进、提高和完善,就有了可以自我欣赏的意趣。

从笔画的顺序到笔画的删减至笔画的起停、长短、丝连、提按、钩断……诸多方法和技巧会让你从中逐步领悟和感知。包括出峰的起始、力度的大小、分毫的高低、转笔的技巧,乃至进一步关注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注意整版、整篇、数页的排版,将能力提升至章法布局!

这些,就是我认为的基本功底!

等你具备了这样的功底,再去参考、研习王羲之的《草歌诀》、孙过庭的《书谱》,乃至怀素的《自叙帖》、张旭的《古诗四首》等,才有足够的价值和深刻的含义。

至于顿挫、畸正、飞白、漏痕之类的东西,可完全顺其自然,手熟而已。写多了,肯定会有的!

当然,年纪太小的人是学不好草书的;因为,草书不仅需要对字形的认识,更要对字义的理解。

草书临帖,初期建议从宋克的《急就章》、王羲之的《十七贴》、王献之的《东山松贴》、孙过庭的《书谱》、智永的《草书千字文》等着手,看看哪一个是你喜欢的,就选择以谁的为主,兼顾参详其它。一是取法乎上;二是相对简练、易临;三是有主有次,别心猿意马,乱了方寸!到了一定阶段后,再去看、去临怀素的《自叙帖》、张旭的《古诗四首》、张芝的《冠军贴》等,兼顾赵孟頫、祝永明、黄庭坚、文征明、王铎、董其昌等人的草书优点学习,假以时日,必有所成!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学草书的人,一定要懂平面和审美,会画画最好。有这方面的知识,会更加事半功倍;没这方面的知识,想办法都要补齐。但是,千万不要舍本逐末,把草书笔画往线条艺术上过分引渡。草书是写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

没有基本功的人,不管写小草大草,都会败在结字和用笔!仅仅强调创意,一眼就能看出书者浅薄的功底、浮躁的心绪。急功近利,是肯定写不好草书的。

优秀的草书表现出来的潇洒线条及流畅行笔,是自然而然的!有意把大草写得彩带飘飘、线条绵延者,往往字不成型,行笔歪斜,字不规范,行不对距,这是当今大草狂草正在走入的误区!

不管写小草大草,无论怎么草,根本要遵循。草书有定式,字须不脱型!俗话说:草字无格,神仙认不得!

草书写得好不好,绝大多数作品看点划就知道。点划是否圆润、有没力度、流不流畅、美感如何,可大致知道书家水平和功底!

一般来说,点划质量不好,肯定是基本功有问题。其次才看结体、看运笔、看墨法、看章法。没有点画质量,不管字的结体,越是有创意的大草狂草,越是离书法远矣!

初学阶段,技能的提升是循序渐进的。时间长了以后,自然会综合发力!任何一种字体的学习都有一个苦练的过程。

只要你走捷径,内行人一眼就会看出你有没功底。有时候,大家一看到草书,都会要求书家把楷书亮出来看看!其实,就是对你的书法功底有怀疑。

就书写技能而言:任何字体离开了点划质量去谈结体、用笔、墨法、章法、布局,甚至大谈特谈线条、形式、内容,舍本逐末,毫无意义。到头来,只不过一副花架子而已!

我认真观摩过当今书坛无数大草作品,少有佳作。要么笔力不够,要么结字不行;不足久看,不耐细品!根本在于基础不扎实,学养欠丰厚,修为尚浅陋,没有足够的底蕴。姑且不论太多要求,仅用笔就没几个人过得了关。难怪赵孟頫会感叹:用笔千古不易!

以我之感悟:草书用笔,必悬腕悬肘悬臂。聚全身之力,舞龙凤之姿;凝精妙之巧,成点划之奇。无功力者,笔划一定羸弱;少修为支撑,行笔注定漂浮;欠品味之人,不可能书写出高雅的作品!

不管学什么书体,多临、多写、多练、多看、多想都是必须的!

记得我小的时候,为练笔,父亲强迫我站着练了一年的画圈画圆,画得我手疼臂酸,筷子都拿不起;画得我头晕脑胀,看见毛笔就恶心想吐。这也是我很多年不愿再摸毛笔的原因之一!

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量多了,质就会变化。就书法而言,火候够了,自然而然中不知不觉的升华最具功力!所谓熟能生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学书法一定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孤独。书法的成就来自时间和勤奋叠加后展示出来的功力!没有弯道超车,没有捷径可走,千万不要急功近利。但凡自做聪明的人,一定会被时间唾弃!

书法领域的所谓天才几乎都是无知、自满、自欺和狂妄的代名词;王宠十八岁成名,四十岁离世,焉知其不是辛劳所致!

同理:只要努力,该成师的时候自会成师,无须强求,更别刻意;辅以悟性,再加自身的修为和成长的阅历,定非常人可比!

在逐步升华的过程中,时间、地点、事件、心情、环境加上突发的灵感触动合力下,长期渴望不凡出手的潜能,刺激出来的奇思妙想支配下的畅意出手,一定会极不平凡,很有可能造就出超凡卓越的神品!但是,这种情形一生不多,这种状态勉强不来。

功力到了,作品自然就有!修为不够,一切的包装、推广、道场、创意、创新……都将在没有内涵支撑的状况下做多错多。接二连三地折腾,换个角度去看,又未尝不是无休无止地丢人!

有些事情顺其自然更好,书法尤其如是。

我也喜欢草书,但因二十多年没写,现在重新拾笔,又没时间好好去练、多多地写,连构思一幅像样作品的时间都少有。故而,自以为稍微拿得出手的,只有以下这几幅慢不经意时写的小样,寥寥几字,敢请方家斧劈,先致谢意:第一幅“书邪”;第二幅“别再出丑了”;第三幅“我等立春”!

网友解答:

根据我自己和总结前人的经验,学习草书,应从认识草书、草书技巧、草书性情三个方面入手:1、认识草书

认识草书是学习草书的基础。草书是一种高度符号化了的书写载体,每一个字有特定的造型,首先要能准确认识草书,区分容易混淆的草书。这一点可以借助《草书字典》等工具图书。

2、通过临摹掌握草书技巧

草书又有章草、小草、大草之别,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加以区分。学习草书最好从小草开始,以王羲之的《十七帖》为最佳范本,是书法正道。

草书的技法相对楷书、隶书、行书来说,难度更大,在用笔、结构、行气、章法上更加变化多端,难于琢磨,所以学习者也要下更多的功夫。

3、草书性情的发挥

除了掌握草书的技巧以外,跟其他书体不同的是,草书更加强调书写者性情的发挥,个人的情感因素比重更大,所以要多培养、酝酿书写者的激情和胆识。这一点也可以说是字外功夫。

附:王羲之《十七帖》局部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原文标题:如何学习草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aibowen.com/tougao/21259.html
免责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赛伯温」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