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户投稿

二战德军坦克设计为何普遍超重?这是优点还是缺点?

网友解答:

二战时期,德国坦克即便是豹式坦克也有45吨重,在当时已经是重型坦克了,虎式坦克更是高达56吨,更是超重型坦克,豹式和虎式,都是二战时德军组成装甲突击群的主力坦克。

德军坦克的吨位,相对于盟军的坦克,显然都是偏高的,日军二战时的中型坦克才10余吨,意法的小坦克才数吨重,与德军豹式和虎式相比,那些简直就是耍子家伙罢了,可谓年俄能彻底碾压。

而苏式坦克装甲是倾斜的,压缩了坦克内部空间,炮塔内部空间较小,乘员的舒适度极差,苏军坦克驾驶员都要求1.60米以下,由于苏俄人普遍长得高大,因此二战时期,大量从蒙古以及中亚加盟共和国招收矮个子坦克乘员。

但苏式坦克炮塔却显得非常小巧和圆润,减小了着弹面积。反观德国设计的坦克,都非倾斜装甲,炮塔都极大,好处是坦克内部空间大,乘员工作与战斗环境比较舒适,提高了备弹量,一般能储存88毫米坦克炮弹88发,非常有意思坦克炮口径与储弹量数字一致。

二战德军坦克设计为何普遍超重?这是优点还是缺点?

但由于德国坦克普遍采用垂直装甲,增加了着弹面积,为了提高坦克以及乘员的生存率,就增加了装甲厚度,导致德国坦克的重量普遍很大,因此四、五十吨重的坦克就非常普遍。

此举,显然是有利有弊,有利的地方是德国坦克皮实耐用,不易被对方的战防炮和反坦克炮击穿,战场上的生存率比较高,对方的坦克不能轻易打爆自己,而自身却能轻易打爆对方的坦克,相应地提高了坦克以及乘员的生存率。

但弊端是德国坦克由于吨位大,导致单位吨位坦克功率降低,坦克的行进速度比较慢,在西欧平原一马平川的地方问题不大,慢悠悠地每天总能推进数十乃至上百公里。

但到了苏联战场,面对复杂的地势地形,其笨重不适合机动作战的一面就暴露无疑,且故障率非常高,德国有许多豹式特别是虎式重型坦克,并非战损而是因为故率,来不及修理,战场环境瞬息万变,有的就只能弃之战场,有的燃油跟不上了,也只能遗弃战场。

这种坦克被苏联人弄到手以后,由于内部结构实在是过于复杂,维修起来极为不易,且都是油耗极高的吞油巨兽,苏联人也不愿使用,自身的t-34坦克,不但用起来顺手,而且机动灵活多了,因此苏军也不愿使用德军的豹式特别是虎式坦克。

网友解答:

德国坦克超重的本质问题,表面上的问题是传动箱前置车体超高和交错负重轮导致簧下质量过高,本质是战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慢慢完善设计。虎式坦克的本质是四号的扩大版本,豹式则是对t-34的同态竞争,设计时间都很短,只能一边造一边完善。举个例子,德国坦克传动箱前置的毛病是从4号坦克开始时就存在的,但是这个问题直到虎王和猎虎这种生产复杂度大幅降低的型号都没有改善。

与之相反的就是德国的世仇法国。有篇《二战法国g1坦克工程(charg1projetdelafrance!)

》记载了整个曲折的过程。法国在研发g1方案的20吨主战坦克竞标时,法军提出了各种苛刻的要求,20吨(后来放宽到25吨)的坦克要塞进一门75毫米炮,还要有厚重的装甲,速度还要快,结果西姆,雷诺,索玛,fcm(地中海冶金和造船厂)等在拿出了自己的木质模型后都不了了之了。如果法国选择一边生产一边改善,德国的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恐怕根本就不是雷诺g1这台能和t-34接近的主战坦克的对手。然而法国军方的要求一再提高,生产厂商满足不了军方的需求,g1系列也就不了了之了,结果导致了法国的失败。

(图1为法国g1坦克的雷诺,洛林和bdr竞标方案,图2为黑豹式坦克内构,采用变速箱前置,图3为kv-1坦克内构,采用变速箱后置,大大降低了车重)

原文标题:二战德军坦克设计为何普遍超重?这是优点还是缺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aibowen.com/tougao/23805.html
免责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赛伯温」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