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蚕宝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惊喜。春蚕吐丝,给人们奉献了精美的衣裳。“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中国是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商代的甲骨文中已有“桑”、“蚕”字样。公元2世纪,商人们带着美丽的丝绸,历经艰辛,走过荒芜的戈壁、酷热的沙漠,走出了改变人类历史的“丝绸之路”,中国蚕桑从此将中国与世界连结沟通。
中国人种桑养蚕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已有5000年的历史。考古学家在梅堰遗址,发现了新石器时期的蚕纹装饰,在钱山漾遗址中出土了丝绢残片。
从《诗经》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时黄河中下游各地,用蚕桑丝织为题材的诗篇很多。《大雅·瞻印》说:“妇无公事,休其蚕织。”意思是说:“妇女们不担负劳役,怎能不从事蚕织?”可见,当时养蚕缫织是妇女的主要工作。
春秋时期,吴、楚两国曾因争桑,而引发了一场战争。三国孙权曾发布“禁止蚕织时以役事扰民”的诏令。晋朝时,养蚕业特别发达,一年可养八次之多,有“乡贡八蚕之帛”之说。明代,黄省曾总结了各地的养蚕方法,撰写了《养蚕经》。
蚕桑文化是中国文明的起点,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蚕丝是丝绸的基本原料,时至今日,中国的丝制品也同样受到全世界人们的欢迎。
唐代李诗人商隐的一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把春蚕的执着、坚贞、奉献精神体现到了极至,成为千古传唱的佳句。蚕也成为勤劳、敬业的标志,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
春蚕食几片桑叶,吐一片锦绣;春蚕生命不息,吐丝不止。为人们构建了“勤奋如蚕、奉献如茧、执着如丝”的文化内涵,春蚕的这些优秀品质,在古典诗词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蚕谷行》
--唐·杜甫
天下郡国向万城,
无有一城无甲兵。
焉得铸甲作农器,
一寸荒田牛得耕。
牛尽耕,蚕亦成。
不劳烈士泪滂沱,
男谷女丝行复歌。
《咏蚕》
--唐·蒋贻恭
辛勤得茧不盈筐,
灯下缫丝恨更长。
著处不知来处苦,
但贪衣上绣鸳鸯。
《蚕女》
--唐·司马扎
养蚕先养桑,蚕老人亦衰。
苟无园中叶,安得机上丝。
妾家非豪门,官赋日相追。
鸣梭夜达晓,犹恐不及时。
但忧蚕与桑,敢问结发期。
东邻女新嫁,照镜弄蛾眉。
《蚕妇吟》
--宋·谢枋得
子规啼彻四更时,
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
玉人歌舞未曾归。
《蚕丛祠》
--宋·汪元量
西蜀风烟天一方,
蚕丛古庙枕斜阳。
茫然开国人天主,
彷佛鸿荒盘古王。
《登蚕》
--宋·李复
细细玄蚁浮,蠕蠕寸蠖伸。
抱叶食嗫嗫,负彩斑彬彬。
假息方委蜕,吐芬非谋身。
万生尔甚微,趋死成其仁。
《野蚕》
--宋·李复
野蚕缘桑自成茧,
群儿采茧残桑枝。
明年家蚕黑蚁出,
四中桑死蚕忍饥。
野茧更彩不满筥,
家蚁岁生无尽时。
翁乎驱儿无残桑,
叶长蚕成长有丝。
《浴蚕》
--宋·李复
柳暖柔可结,川晴流放光。
系柳浴晴川,簇簇古渡傍。
春阳涵余润,斓斑色青苍。
衣被天壤周,卵化初微芒。
《原蚕》
--宋·李复
蚕马巨细殊,异物同精气。
物生不两大,此衰彼所致。
周人礼有禁,蚕为马之祟。
织女天上明,多蚕今为利。
《咏蚕》
--宋·戴表元
物亦有仁者,蚕功不可量。
将身甘鼎镬,与世作衣裳。
过栈苍云湿,登山白雪香。
未知龙种似,犹与马群妨。
《蚕作茧》
--元·王冕
老蚕欲作茧,吐丝净娟娟。
周密已变化,去取随人便。
有为机中练,有为琴上弦。
弦以和音律,练以事寒喧。
其功不为小,其用己为偏?
作诗寄蚕姑,辛苦匪徒然。
《春蚕》
--明·刘基
可笑春蚕独苦辛,
为谁成茧却焚身。
不如无用蜘蛛网,
网尽蜚虫不畏人。
你喜欢春蚕吗?你养过蚕宝宝吗?你喜欢哪一首咏蚕的古诗词?
原文标题: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作者是谁(《无题》唐·李商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aibowen.com/tougao/9168.html
免责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赛伯温」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