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azhiguan
[外文]:values
主体对客观事物按其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标准。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或调节作用,使之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带有一定的倾向性。
特性一般认为,价值观具有以下特性,即①主观性:价值观是个人对一般事物的价值进行评价时所持有的内部标准和主观观念。
(2)选择性:价值观是经过选择获得的。这种选择必须是自由的而不是被迫的;是从可选择范围内进行的,选择时必须同时具备其他可选择的内容;是经慎重考虑后的选择。
(3)稳定性:价值观是个体具有的一种相对持久的信念,个体用这个信念可以判断某种行为方式或结果状态的好与坏、适当与不适当、对与错等等,这种较稳定的信念可使个体的行为都一致地朝向某一目标或带有一定的倾向性。
(4)社会历史性:个人价值观是习得的,是长期社会化和内部化的结果,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使人们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因此价值观总是对时代精神的反映。
(5)发展性:价值观的重要性程度是发展变化的、相对的,不同心理水平的人,尤其是形式思维能力不同的人所持的价值观是不同的。随着人们各方面的成熟、对社会问题理解的加深,各种需要和目标都在发生变化,价值观也在发展变化。
(6)对行为的导向性:价值观是人们行为的最基本的内部指针,个体价值观的形成,除了选择以外,还必须喜爱和赞赏,并按该选择行事,把它作为生活方式反复履行,因此它是指导各种行为的标准,对行为决策起着指导作用。
(7)系统性:价值观不是孤立地、单个地存在着的,而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和意义联结在一起,按一定的结构层次或系统而存在的,单一的价值观只有处在整个价值系统中时才能显示出作用和意义。
研究概况早期的价值观研究多为人类学家所从事。他们采用访谈法、自然观察法、自我陈述法及个人和文化产品(信件、日记、报纸等)的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由于他们把价值观理解为每个人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观念,因此,他们的研究混入了兴趣、态度、观念等内容,不能算作单纯的价值观研究。1945年之后,有些心理学家及受过心理学训练的人类学家便开始编制比较标准化的问卷或量表,以大量施测或调查的方式来研究不同民族、国家、社会或团体的价值观。较著名的研究如g.奥尔波特等人的价值观研究、m.莫里斯的生活方式问卷、m.罗基奇的价值调查表等。
价值观研究奥尔波特-弗农-林赛量表(1931,1951,1960),用以测量6种基本价值观的相对力量。该测验是根据德国哲学家e.施普兰格尔区分的6种理想价值型编制的。它们是:理论的(重经验、理性)、政治的(重权力和影响)、经济的(重实用、功利)、审美的(重形式、和谐)、社会的(重利他和情爱)及宗教的(重宇宙奥秘)。施普兰格尔认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朝着这6种价值观方向发展。6种价值观念的绝对划分并不表示有这6种典型人物存在,分类只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事实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具有这6种价值观,只是核心价值观因人而异。
生活方式问卷莫里斯于1956年提出,共包括13种生活方式,分别用13段长短相近的文字描述,各种生活方式所强调的内容不同,其重点是:
(1)保存人类最高的成就。个人参加其社区中的群体生活,其目的不是为了要改变它,而是为了要了解、欣赏和保存人类所已成就的最好的东西。
(2)培养独立性。一个人必须避免依赖他人或外物,生命的真谛应从自我中体验。
(3)对他人表示同情和关切。以对他人的关怀和同情为中心,温情是生活的主要成分。
(4)轮流体验欢乐与孤独。在美好的生活中,孤独与群处都是不可缺少的。
(5)在团体活动中实践和享受人生。个人应该参加社群团体,享受友谊与合作,以求实现大家的共同目标。
(6)经常掌握变动不定的环境。一个人应经常强调活动的必要,以谋求现实地解决、控制世界与社会所需要的技术的改良。
(7)将行动、享乐与沉思加以统合。
(8)无忧、健康地享受生活。
(9)人生中那些美好的事物都是自然而来,不求而至的,人应该在安静的接纳中等待。
(10)坚忍地控制自己。自我控制是生活的主旨。(11)静观内心生活。冥想静观的生活才是良好的生活,外在的世界不是人的适宜居所。(12)从事冒险性的活动。(13)服从宇宙的安排。莫里斯让被试用此问卷来评定对各种生活方式的喜好程度,然后按喜好程度分7个等级依次确定13个项目的顺序。这种方法主要探讨的是有关生活方式的价值问题。
价值调查表罗基奇于1973年提出。他的价值系统理论认为,各种价值观是按一定的逻辑意义联结在一起的,它们按一定的结构层次或价值系统而存在,价值系统是沿着价值观的重要性程度的连续体而形成的层次序列。他提出了两类价值系统:
(1)终极性价值系统,用以表示存在的理想化终极状态或结果,包含的内容有:舒适的生活、振奋的生活、成就感、和平的世界、美丽的世界、平等、家庭保障、自由、幸福、内心平静、成熟的爱、国家安全、享乐、灵魂得到拯救、自尊、社会承认、真正的友谊、智慧。
(2)工具性价值系统,是达到理想化终极状态所采用的行为方式或手段,包含的内容有:有抱负、心胸宽广、有才能、快活、整洁、勇敢、助人、诚实、富于想象、独立、有理智、有逻辑性、钟情、顺从、有教养、负责任、自控、仁慈。罗基奇的价值调查表中所包含的这18项终极性价值和18项工具性价值,每种价值后都有一段简短的描述。施测时,让被试按其对自身的重要性程度对两类价值分别排序,将最重要的排在第1位,次重要的排在第2位,依此类推,最不重要的就排在第18位。用这个量表可以测得不同的价值在不同的人心目中所处的相对位置,或相对重要性程度。罗基奇的量表的优点在于,它是在一定的理论框架指导下编制而成的,其中包括的价值项目较多且简单明了,便于被试掌握,施测也容易。并且,这种研究方法是把各种价值观放在整个系统中进行的,因此更体现了价值观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的作用。
当前关于价值观的研究还集中在有关青少年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及教育方面。这方面的研究所涉及的课题概括起来有:
(1)关于青少年价值观性别差异的研究;
(2)价值观与其他因素(包括智能、自我过程、道德判断与推理、性别角色、社会关系、择业过程以及行为方式等)关系的研究;
(3)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青少年价值观的跨文化研究;
(4)关于青少年价值观的社会化研究;
(5)价值观的教育问题。
道德价值观价值观的最基本的形式。研究者认为,价值观对于人的道德行为起着统领的主导作用。道德价值观就是人们关于自身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对于社会和人的意义的衡量,它由特定的内容组成,并按照特定的形式构成一个独特的完整结构。道德价值结构的形式是以认知能力为基础的,但又不是认知能力,也不是认知能力在道德范畴中的简单应用,它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完整性。道德价值结构的内容直接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价值观念通过成人讲授、强化、认同、观察学习等方式而形成,之后又受经验、平衡化、道德价值结构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使其价值高低不断发生变化。当一种或几种价值观念一致时,个体就遵循它发生行为;不一致时,就要通过增加新价值观念或改变现有价值观的价值高低来减少或消除失调。几种价值观协调后就可共同支配个体的道德行为,也将协力应付以后不断出现的新价值观。这样,个体就逐渐形成和发展了一个统一的道德价值结构。原有的道德价值结构和新出现的价值观之间存在着同化和顺应过程,通过这种“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不断反复,道德价值结构就被推向更高的阶段。一个统整的道德价值结构的发展经历了原始、习俗、原则三种水平。习俗和原则水平的发展是与原始水平上的两种倾向──功利主义和移情相联系的。这两种倾向导致儿童向不同的方向发展。从功利主义到遵守法纪和社会习俗,这以外界压力为基础;原始的移情与高级形式思维能力结合后,就发展出原则性的道德价值结构。道德价值结构的发展机制是以认知功能和社会交往的发展为基础的,认知功能是在成熟、经验和平衡化作用下发展的,而社交类型和范围是在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变化的。
参考书目m.rokeach,thenatureofhumanvalues,freepress,newyork,1973.g.w.allport,p.e.vernonandg.lindzey,studyofvalues,3rded.,houghtonmifflin,boston,1960.参考文章包括“价值观”的名言名句(一)名言名句《我们的价值观》读后感6篇700、1000字读后感作文《我们的价值观》读后感8篇400、500、600字读后感作文为什么说为民是领导干部价值观的根本取向?党建题库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党建题库包含“价值观”的名言_含作者(48句)名言名句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概括?党建题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党建题库领导干部的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素包括哪些?党建题库生态价值观生态安全原文标题:价值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aibowen.com/wenda/15138.html
免责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赛伯温」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