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见问答

练习书法时,执笔方式的不同会影响书写水准吗?

网友解答:

毛笔的执笔方法,历朝都有人总结发展,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书写环境、条件的变化使然,比如席地而坐时的书写,座椅出现后的书写等,都需要相适应的执笔方法。

目前大家比较认可和通行使用的,是五指执笔法。

这种执笔法得沈尹默先生的重视并推广。因为沈先生本身的字就写得极好,其解释又清晰明白,故而成为执笔法的主流,为大众所接受。

五指执笔法,以“擫、押、钩、格”为五诀。

练习书法时,执笔方式的不同会影响书写水准吗?

①擫:专讲拇指的作用,即指按之意。以拇指骨上节紧贴笔管内侧,略斜而仰。

②押:指食指的作用。用食指第一指节贴住笔管的外侧,位置和大指内外相对,和大指隔着笔管捏一起,控制住笔管。

③钩:指中指的作用。在大指和食指将笔管控制住的情况下,同时以中指的第一、第二两个指节中间的部位弯曲,钩住笔管的外侧。

④格:无名指的作用。格有挡住的意思。无名指用指甲的位置顶住笔管,和中指钩向内的笔管,使两股力在行笔过程中形成内外、上下的着力方向。

⑤抵:指小指的作用。有顶住或托着的意思,托住无名指,与之共同发力。

五指执笔法使各手指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共同控制,完成书写时的各种动作。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虚而宽”正是“指实掌虚”,即五指用实,掌中空,形成拱形的、撑起的手型,便于形成稳定的蓄力空间和释放力量的源泉。

口决是这样的:

大指食指对着捏,

中指向里顶勾天,

无名指头向外顶,

小指帮忙不要歇。

指虚掌实虎口开,

腕平掌竖笔直立。

具体点讲,五指执笔法的要领是:指实、掌虚、掌竖、腕平、管直。

1、指实

就是手指执笔要有力量,外侧四指相互靠拢,骨节向外,密实而不松散。内侧拇指中部骨节尤其要注意使之向外凸起,使虎口圆如马镫形(拨镫法由此而来),这样五指一齐用力,执笔既坚实有力,又有助于运笔。使之松紧适度。太紧,运转不灵;太松,使不上劲。指实,才能做到“毫无虚发,墨无旁溢,力聚管心,执笔稳定。”

2、掌虚

就是执笔时掌心要虚空,不能曲指塞掌,无名指和小指都不要贴到掌心,好像手心里拿着了鸡蛋。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虎口要张开大些。这样,运笔就能稳实而灵活,容易把字写得健美。

3、掌竖

就是执笔时手掌要竖起来。掌竖才能笔直,笔直才能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运转自如。

4、腕平

是指手腕与桌面要平行。康有为说“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竖其锋”。因为管直则锋正,这与运腕、掌竖有密切关系,掌竖、腕平、管直锋正,加之悬肘用笔,既灵活又有力。

5、管直

执笔写字时要尽量保持笔管纸面垂直,使笔画容易保持中锋。但在具体的运笔过程中,笔管有时要有俯仰倾斜的情况,重要的是斜而能正,重心平稳。

这类内容,网上有更加详细的解释。我想阐述的,是自己的一些理解。

五指执笔法,适用于现在的桌、椅条件下的书写场景。五指的位置及用力规则确定之后,我来说明一下发力的问题。

我们使用的桌椅,是按照通常人的身高确定高度和宽容度的。

坐下之后,身体放松,办法如同练武: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就是要见不放松,肘坠下来放平。腰是直的,胸部含住,背拔起来,稍前倾。这样的姿势有利于腰部发力。

右手执笔书写时,悬腕时,以前臂和桌面相接的地方为支点,左右前后移动;悬肘的时候,以肩部运动,带动前臂,腰部为中枢,左右前后运动,力量来自腰部,前后臂之间保持相应的的夹角,基本来说,笔尖和纸面处于相对平行的轨迹,提按之类的动作,腕部微调即可完成。

站立书写时,类似于太极古武的站桩,小字手臂的力量就够了,大字力量发源于腰腿,要全身力到。

虽说执笔无定法,但是,合理的执笔方法,能够适应各种特点的笔法行笔特征;不合理的执笔方法,无法完成一些特殊的行笔,甚至影响到身体,产生变形,比如两肩不同高,佝偻腰、眼睛出毛病、脖子扭曲等。不合理的姿势还会影响到眼睛对整幅作品的全局把控,不利章法的整体性。

尤其是,不合理的执笔会影响到发力,使单子乃至整篇力弱、虚浮。这也是运笔如椽、举重若轻的道理。过去的秀才往往“手无缚鸡之力”,但是写出来的字力量感十足,也是因为发力掌握的好,能够“入木三分”。

吴昌硕先生的石鼓文,王遽常先生的章草,无论大字小字,都给人极强的力量感。那一定是发力到位。

沈尹默先生的执笔法,也是非常好的书法作品,

大家可以汲取双重营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冒犯,敬请原谅。

网友解答:

执笔方式对书写影响很大,如果执笔方法不对会对书写造成巨大影响,我们的思想是一体的,头脑~身法~手臂~执笔~笔纸墨~笔法~结构章法~眼,这个回馈反射的体系是不可分割的。

下面说说执笔和笔法有哪些关系:

首先是笔法是什么:最重要的即是“藏头”也叫中锋。沿着这个路线我们往下推,如何才能写出中正的笔画?答,笔正。那么如何笔正呢?曰执笔!那么写小字和写大字一样么?答曰笔手的挥舞直径即字径,字径越大越要挥舞得来,笔越要拿的高。

下面分享下古人具体的指法,腕法,执笔法方法:

(一)指法,即手指的动作

卫夫人云:真书去笔头一寸二分,(或作二寸一分。)行草去笔头二寸一分。(或作三寸二分。)

拨镫法,李后主得之陆希声。希声所传于光者止五字,后主更益二字,曰导送,谓之七字诀。

趯。大指骨上节下端用力,欲直如提千钧。(趯,乌叶反。)压。捺食指著中节旁。此上二指主力。(捺手按。)

钩。中指著指尖钩笔令向下。

揭。名指著指爪肉之际,揭笔令向上。

抵。名指揭笔中,指抵住。

拒。中指钩笔,名指拒定。此上二指主运转。

导。小指引名指过右。

送。小指送名指过左。(此上一指主来往。)

右名拨镫法。拨者,笔管著中指名指尖,令圆活易转动也。镫即马镫。笔管直则虎口间,空圆如马镫也。足踏马镫,浅则易出。入手执笔管,浅即易拨动也。

(二)手腕法

枕腕。以左手枕右手腕而书之。

提腕。肘著案而虚提手腕而书之。(钝吟云:此法好。)

悬腕。悬著空中而书之,最有力。

枕腕以书小字,提腕以书中字,悬腕以书大字。行草即须悬腕,悬腕则笔势无限,否则拘而难运。今代惟鲜于郎中善悬腕书,问之,辄瞑目伸臂曰:胆胆胆!

唐太宗曰:大凡学书,指欲实,掌欲虚,管欲直,心欲圆。又曰: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次实指,指实则筋力均平。次虚掌,掌虚则运用便易。

简缘云:管直则心圆。

(三)执笔法

撮管。以拨镫指法撮管头,大字草书宜用,书壁尤宜。

扌族管。以大指小指倒垂执管,扌族三指攒之,就地书大幅屏障。

捻管。以大指与中三指捻管头书之,侧立案左书,长幅钓字。(捻,乃叶反。)

握管。四指中指节握管,沉著有力,书诰敕榜疏。

(四)臂法身法

一,若字三寸至于五寸(约十厘米到十六厘米),可以端坐而书,亦必运肩及肘之力,使手离纸足许,所谓上腕也。伯高得法于贺季真,其笔如空中抛弹,壮伟奇怪,高视千古。正以能运上腕全力在笔,笔与神会,不自知其所以然而然也。

二,其径寸以内(三厘米以内),如《兰亭》、《乞假》、《金丹》,小而《姚恭公》、《化度寺》、《宣示》、《力命》、《忧虞》、《乐毅》、《方朔》、《黄庭》、《曹娥》,细而河南《阴符》、法晖《塔经》,则运自肘至掌之力,亦必手离纸三二分,所谓下腕也。

感谢题主邀请,欢迎采纳!

作者:含章子

原文标题:练习书法时,执笔方式的不同会影响书写水准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aibowen.com/wenda/17693.html
免责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赛伯温」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