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见问答

现在的人还需要诗歌吗?

网友解答:

谢谢邀请。现在的人还需不需要诗歌?可以说需要,也可以说不需要。要想精神丰富的活着就需要诗歌,需要文化。但是没有诗歌,没有文化,一样可以活着。所以需要还是不需要,看个人想要怎样活着。

在屈原的故乡有一个“骚坛诗社”,从明朝的时候建立有500多年历史,文革时期被强行解散,后来有个普通的老师徐正端(已离世)他恢复了“骚坛诗社”,这说明对有些人来讲,诗歌是生活的必需品。

我和几个好友创办了“春光明媚诗书会”,每个月定期举行一次诗书活动。我想参加我们活动的人是需要诗歌的。

举个例子。最近一期活动内容部分:诗词接句子,伙伴们踊跃积极,各抒己见,畅表情怀。

现在的人还需要诗歌吗?

刘禹锡如何能写出《秋词》二首,

那是他阔达的心境体现。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八百里洞庭湖,他说潭面无风,那是他心中风平浪静,

所以世上的山水在他心里就是微缩的景观。

由此我们学会体会清秋寥落之美,

穿越悲秋历练生命获得成长!

笑口常开的邢春平大姐,可爱到人见人喜,她的笑声和爽朗感染每个人忘掉烦恼只留美好。

她给大家分享了毛主席《沁园春.长沙》,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读完此词,有没有感到主席的豪情壮志和大气磅礴力透纸背!

帅到不能再多的张强笑得灿烂,

一个集才气和帅气于一身的小伙子哦。他给大家分享了李白杜甫的故事。

他讲到李白:长风万里送秋雁,

只此一句,试问还有谁的诗能比此句更高远,感觉能把秋雁从黑龙江直接送到云南。引得大家更加懂得李白的诗仙情怀。

网友解答: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诗?叶嘉莹说的好:“诗歌让我们的心灵不死。”

曾几何时,诗歌是无数文学青年最为顶礼膜拜的一种体裁,若干年后,我们却看到它曾经高贵的身影,从读者的阅读视野中渐渐消失。究竟是因为高深莫测,曲高和寡,还是诗歌的生命萎缩举步维艰,网上曾经引发过“‘梨花体’诗究竟是不是诗”?“呤诗还是呤湿?”“中国诗坛为何沦为避孕套?”“诗人活着,而诗歌死去!”等一系列追问,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的诗歌现在遭遇的最大尴尬:脱离读者。

新浪网曾经在2006年就“诗歌究竟离我们有多远”对当代诗歌进行过调查,不少网友发出这样类似的这样的深重的叹息:“当代诗歌,这只从中国文学的滔滔江河里一路泊来的兰舟,现在搁浅了!”诗歌的兰舟会搁浅吗?而我认为,这一声叹息恰好说明:诗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有人类在,就有诗在!目前诗歌受到如此多的关注,甚至被批被损被骂,正说明诗歌在我们的心里依然拥有崇高的地位,我们正在以歌骂笑哭等种种姿态,热切呼唤诗歌的高洁,拒绝诗歌走向平庸和低俗。

诗歌的曲高和寡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和快餐流行文化的冲击。过去的人,想抒情,首选诗歌,林黛玉就终生以诗为伴,她临死前焚稿断痴情,焚的就是诗稿。现在的人,想抒情了,点个流行曲,什么同桌的你,真的好想你,潮湿的心,你那里下雪了吗?既能打动别人也能打动自己。

此外,生活节奏加快,也是造成诗歌乏人欣赏的一个重要原因。诗歌和其他的文学体裁不同,它是属于灵魂的低唱浅呤,属于自然的和声,而生活在后现代工业文明光怪陆离场景下的人们,已经很难静下心来静听自己的心灵的歌哭,聆听自然和谐之声。

由此观之,时代变了,读者与诗歌的传统意义上的互动关系变了,诗歌的地位和功能跟着也发生变异。在“读者”本身在今天发生了空前复杂微妙的变化的时候,倘若单是追问“现在的人还需要诗歌吗?”而不去反诘“我们离诗歌有多远?”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诗歌?

古往今来,在诗歌的星空里一直闪烁着璀灿光焰的诗人们——李白、杜甫、白居易、李清照;泰戈尔、聂鲁达、惠特曼、阿赫玛托娃、艾青、昌耀…….他们和他们的诗总是被世人敬仰和传颂,诗人和诗歌为更多的迷失在物质生活中的流浪者指明了精神的方向。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诗,因为,除了生存,我们还需要美。

当你心中有诗,即使大家过的都是同样的生活,你也一定会比其他人活得美一些。

原文标题:现在的人还需要诗歌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aibowen.com/wenda/22787.html
免责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赛伯温」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