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见问答

在军事装备研发方面,乌克兰30年前的技术还有用吗,还有合作空间吗?

网友解答:

说实话“军事小科普”是没觉得中乌的航空合作,尤其是航发的合作会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但问题在于,不和乌克兰合作还可以和谁合作?

现在全世界能造先进航发的就那么几家,除了我们之外,第一梯队的有美国普惠、通用电气、英国罗罗,第二梯队的有法国赛峰,俄罗斯礼炮、留里卡-土星,剩下的就是纯粹吃老本的乌克兰马达西奇和鬼子嘴炮三菱、川崎重工这样的了。

而受制于瓦森纳协定欧美日的合作就别想,而俄罗斯又很傲娇,那能剩下的也就是乌克兰了。

而乌克兰现在的航空工业说实话是真的很惨,以前中航二集团的人去调研结果发现和我们想的根本就不一样,以前我们认为乌克兰航空工业衰落是因为前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老大死了,那没钱的小弟乌克兰就只能吃靠吃老本度日,但等实地一看很多人心都凉了。

在军事装备研发方面,乌克兰30年前的技术还有用吗,还有合作空间吗?

乌克兰首先确实是没钱,前苏联解体以后尽管乌克兰继承了留在乌克兰境内的所有航空企业,甚至还有安东诺夫联合体(原安东诺夫飞机设计局与“安”系列飞机制造厂合并而来)、哈尔科夫飞机制造厂、马达西奇联合体这样的国际知名企业,但问题在于前苏联解体以后,乌克兰就失去了绝大部分的订单,而乌克兰航空又主要以生产军机为主,绝大多数生产或者后开发的运输机都不能取得欧美的适航证,所以乌克兰航空工业在前苏联解体以后,自然就没有订单,而没订单自然也就没钱,所以乌克兰的很多航空企业也就是勉强维持而已。

中航的人去参观马达西奇发动机制造厂的机械加工生产线,结果竟然发现,有的生产线还用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机床,而马达西奇的人对此解释说是“旧设备能够完成的工作,就没有必要再用新设备”,当然,我们对比表示“理解”。

而除了没钱之外,就是缺乏关键的实验设备,比如在前苏联在的时候,乌克兰的飞机可以送到俄罗斯的“中央流体力学研究院”去做风洞测试,但是等前苏联不在以后,尤其是俄乌关系恶化以后,乌克兰的飞机就只能自己做风洞测试,而乌克兰自己又没有大尺寸风洞,所以现在乌克兰的新飞机研制基本就停滞了(更确切的说是已经不具备独立研制新型飞机的能力了)

飞机研制是如此,航发就更是如此,研制一型航空发动机是非常“烧钱”的,而且你光研制航发不行,你还得有相匹配的飞机,不然你光造出航发也没用。

但是乌克兰的航空工业已经基本废了,新飞机压根没有,那就只能求外部订单,所以马达西奇的人在介绍的时候总是很骄傲的说他们的航发“畅销120多个国家”,但是这120多个国家是谁那就不清楚了。

而我们和乌克兰的航空合作其实算是各取所需,我们有广阔的市场,而乌克兰有成熟的技术,但并不是因为乌克兰的技术有多先进,如果现在欧美有任何一家航发制造企业肯和我们合作,“军事小科普”可以和大家保证,别说乌克兰,就算是毛子都早被我们一脚给蹬了,但是人家不肯、就是封锁你,所以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网友解答:

现代合作肯定没问题!但是合作到什么程度,得换我们来当主导了!

乌克兰很多30年前技术我们也得积极学下了。不乌克兰著名的导弹技术,特别是洲际导弹技术。乌尔兰30多年前是著名的洲际导弹、火箭生产基地,其南方机械制造厂享誉世界闻名。其主要生产洲际导弹部件,虽然乌克兰独立后该厂整体洲际导弹技术有所压缩,但是俄罗斯严重依赖乌克兰洲际导弹技术,包括导弹、零部件等。时至今日都是世界少有的专业生产洲际导弹的厂家之一。

其产量占到了苏军60%以上的各型号防空导弹,50%以上各型号战略导弹都是由其生产,或者联合生产的。其主要产品就是ss-18洲际战略导弹,并且还生产国ss-25铁路火车机动为主的洲际导弹,这款铁路版本的洲际导弹也是当下中国努力正在研制的。特定就是可以沿着铁路机动,并且可以脱开侦察卫星的跟踪。

本身乌克兰也是曾经的航空大国,早期曾经设计和制导大批量的运输机、战机,包括了安-2、安-8、安-10、安-12等运输机都数量几千架次。并且研制了大批的安-22中型运输机,安-124大型运输机,安-225超大型运输机,整体建造航空器数量突破10万架以上。而对于中国来说,安-124大型运输机,安-225超大型运输机生产图纸和技术是相当重要,乌克兰可能生产不出来,但是图纸和设计理念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好事,如果可以从乌克兰航空最后一点余光中摘出来一点,那么中乌航空合作最后完美的结束。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一些简单的认识和想法,供抛砖引玉,欢迎更多讨论和交流互动。

原文标题:在军事装备研发方面,乌克兰30年前的技术还有用吗,还有合作空间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aibowen.com/wenda/24431.html
免责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赛伯温」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